耳鸣、恶心、走路不稳,85%的眩晕是脑血管病发病信号

  全场导医网 徐州保健频道:“有时候脑袋突然忽悠一下子,天旋地转的,差点就栽到那儿了,恶心想吐,得缓好一阵才能好,也不知道是咋了。”“挺长时间了,头晕得厉害,耳鸣,看东西重影,脑袋里一跳一跳的,去医院检查,又做CT,又做核磁,花了不少检查费,最后告诉我没啥事,开了一堆药,吃了一点用没有。”

  很多中老年朋友会突然觉得脑袋迷糊,还伴有耳鸣、恶心、走路不稳,看东西重影或旋转等症状。导致脑袋迷糊的原因很多,据临床统计,85%左右都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。头晕迷糊极易受到医患的忽视,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,会发展成脑血管意外(中风),对中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。

  脑袋迷糊不是小事 别等到需要支架时再治疗

  头晕是脑缺血性改变的一组症候群,是脑中风的发病信号,一定要早期进行治疗,否则发展成脑中风病,危害极大,会出现下列症状:1.半身不遂、肢体震颤、身体僵直、偏瘫;2.面部缺乏表情,称为“面具脸”;3.手脚无法做精细动作,要么一旦跑步就无法停止,要么完全相反无法动作;4.流口水、冒汗,表现出呆滞状态———通常所说的“老年痴呆”。

  大部分中老年眩晕耳鸣都是由椎基底动脉狭窄造成的。椎基底动脉被医学界称为“生命动脉”。它穿行于颈椎两侧的横突孔,向上行进入头颅内,两支血管在脑内合为一支叫基底动脉,发挥着供应人脑的枕叶、小脑、脑干、丘脑及内耳等部位血液的重要作用。如果这条给大脑供血的动脉狭窄,就会造成脑供血不足,进而导致头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。

  头晕症状较轻时往往引起不了人们的重视,也经常被误诊,但等到严重时再治,通常需要上支架,花费大,人也遭罪,而且效果也有限。

  中医治疗眩晕 被誉为最佳方式之一

  椎基底动脉狭窄危害大,主要是因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,不能早发现早治疗。在患者方面,很多中老年朋友认为这是小毛病,并不寻求治疗,能拖就拖。这样的结果就是会发展成器质性病变,导致血管变细,血液黏稠,心脏和血压也都会受到影响,不仅治疗更加困难,还会有突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。

  在诊断方面,有些医生会首先怀疑头晕等症状是由脑部肿瘤引起的,一般要求患者做核磁共振和CT,而椎基底动脉狭窄,核磁共振和CT都是检测不出来的。其诊断结果经常是患者没病,无需治疗,或者给患者使用一些激素类药物缓解头晕症状。由于药不对症,所以不仅不见效,还往往耽误了病情。有时即便是诊断正确了,也没有太好的办法,用一些扩张血管、营养脑细胞、改善微循环的药,治疗效果甚微,而且这方面的药物也多为中成药。所以出现眩晕这种情况,求助于中医是上佳的选择。

  活血通络去病快 心情舒畅不复发

  中医对眩晕的称呼有很多,如头眩、掉眩、眩冒、目眩、癫眩等,有非常详尽的论述,认为眩晕可由风、痰、湿、虚引起,故有“无风不作眩”、“无痰不作眩”、“无虚不作眩”的说法,治疗手段非常丰富,效果很好。中医治疗眩晕主要采用活血通络的办法。临床事实证明,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明显改善人体气血循环,达到降压、降脂,改善体内高凝、高黏状态,改善微循环的效果。经验丰富的中医还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辨证分型,调整用药,以最大限度消除头晕耳鸣等不适症状。

  如痰浊中阻型,除脑供血不足的主症外,可见喉中有痰声,体质多肥胖,舌体偏大,血脂或血糖较高。此证需用天麻、苍术、陈皮等药物祛痰化湿。再如瘀血阻络型,除主症外,可见舌暗紫或有瘀斑,面部有暗斑或有红血丝。这说明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,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,药物可选桃仁、红花、葛根等,轻者几剂药下去,就可以看见瘀血症状明显减轻,头晕症状也自然缓解。此外还有气血不足型、肝阳亢盛型、风邪上犯型等诸多分型,用药各有不同,需要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当面为患者诊断、开方、配药,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人的一些过度情绪,如焦虑、发怒、大喜大悲,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狭窄。所以中老年朋友如果要避免复发,一定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。

  徐州导医热线:0516-85707122